书法家 谷国伟 官方网站

+收藏:http://guguowei.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警惕“捧杀”
2011-01-22    浏览(2034)    作者:谷国伟    来源:书法家 谷国伟 官方网站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炒作方法,娱乐圈总会制造一些绯闻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以此来提高演员的受关注度和出场费。文学界有时候也会打一些舌仗,以此来逐渐增加作家著作的发行量和提升自己的名气。说起书法界,还算是比较平静,书家的炒作方式大多还是选择一些传统媒体,发几篇吹捧文章,配发一些作品、个人照片及简历之类,借评论文章或评论家的地位和影响来给自己的艺术水准增加筹码。这其中,抛开书家的创作水平不谈,单从评论文章来看,这些所谓的评论,无一不外乎的,就是吹捧。

这些所谓的吹捧文章,不过是书家和评论家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或是一种金钱上的交易罢了。书家看到评论家将自己的艺术水准吹捧得天花乱坠,自然欣喜;评论家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自然也是心花怒放。双方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现象的存在,书家和批评家都可原谅,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对单方进行责怪或者抱怨。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捧。当然,批评家这么做也是为了迎合书家的虚荣心,有些甚至不惜扔掉自己的职业道德,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说那么多让读者感到恶心的话!

   吹捧现象,虽然其深层含义并未出于恶意,但是无意的危险性还是极大的,于是往往弄巧成拙,这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捧杀”现象。《风俗通》中有“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的话,蔡元培先生曾引用过这个典故,曾说:“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其最原始意义为:“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那些给你马鼓掌的人,爱之者就是害之者。”这也就是鲁迅后来所怒斥的“捧杀”。

   由此看来,“捧杀”真的非常可怕。这种肆无忌惮的吹捧,最终受伤的还是书家。“捧杀”和“封杀”差不多,但是其最终的结果却基本相同。有一些很有艺术天分的艺术家正是因为享受了过多的吹捧而早夭了,想想真是让人惋惜!

   古有仲永,幼年善诗歌,人称之为“神童”,等长大了,则不过是个平庸之辈而已。1978年,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聚焦一位名叫宁铂的少年天才。20多年后,还有人把他与张华、朱伯儒并列为那一年的“时代人物”,这个头衔真是够高的。而到头来,宁铂却遁入空门,当了和尚。种种现象,究竟是“天才少年”的可悲,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可悲?

   别说是少年,即使一些饱有阅历的人,也经不住“捧”而最终被“杀”,何况稚嫩少年呢?难道有谁不喜欢好听话?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被“杀”的悲惨结局。

  诚然,我们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媒体的宣传甚至是炒作,但是每位书家在受到“吹捧”时,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吹捧”。将这些“吹捧”化作自己努力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认真对待自己热爱的艺术,否则,我们所面临的,只能是被“杀”!

——刊载于《美术报》“悠斋散论”专栏

标签:捧杀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3 条评论